随着对糖尿病的深入研究以及糖尿病药物研发的进展,糖尿病治疗理念经历了从单一控糖向多维度综合管理的深刻变革,其演变融合了循证医学证据、药物创新以及对疾病本质的重新认识。
从“单一降糖”
到“代谢综合管理”
20世纪末,国内外大型研究证实,强化降糖可减少糖尿病微血管病变,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,故当时降糖理念以单一严格血糖控制为标准。但很快临床观察到,过于严格的单一血糖控制会大大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,同时增加脑卒中、心梗等发生风险。
后续研究发现,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升高,糖尿病患者管理不应仅仅关注血糖,而应将重点致力于远期心血管结局的改善。
提升目标
以“心肾结局改善”为导向
展开剩余65%随着新型降糖药物不断研发,某些降糖药物在降糖的同时具有多重革命性治疗作用。如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发现GLP-1RA(胰高糖素样肽-1受体激动剂)、SGLT-2i(钠-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)类药物在减少心血管事件及肾脏病进展方面优势明显。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,将血糖管理置于心肾结局改善之后,无论血糖控制如何,临床治疗方案调整均应将心肾并发症情况置于首位。
以“患者为中心”
以“体重管理”为核心目标
肥胖与糖尿病的病理相连,二者均为慢性肾脏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。糖尿病治疗应以患者为中心,实现血糖、血压、血脂、体重等代谢指标综合管理。《柳叶刀》杂志中亦提出“治糖先治胖”,减重可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及慢性并发症进展。因此,在临床制定降糖方案时,应考虑降糖药物对体重的影响,对于合并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,应首选具有明确减重作用的降糖药物。
新型降糖药
为糖尿病患者带来希望
1986年,研究人员分离出胰高血糖素样肽-1(GLP-1),并发现给动物注射GLP-1后,其血糖水平明显下降。当血糖升高时,GLP-1可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,降低血糖;当血糖正常时,GLP-1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减弱,避免了低血糖的发生。同时其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增加饱腹感,抑制食欲,减少食物摄入;还可作用于下丘脑,减少饥饿信号;并且能延缓胃排空,使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,进一步增加饱腹感,减少进食量,减轻体重。
除糖尿病和肥胖外,GLP-1RA对高血压、高血脂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,可直接保护心血管,改善动脉粥样硬化,减低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,降低尿白蛋白排泄率,延缓估算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速度,改善肾脏远期预后。此外,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、阿尔茨海默病、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研究正在进行,未来有望惠及更广泛的人群。
作者
辉煌配资-我要配资网炒股配资开户-安全炒股配资门户-专业的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